劳动仲裁和劳动监察的区别

劳动仲裁和劳动监察的区别

一、执法主体不同

        劳动监察的执法主体是劳动行政部门,其执法机关的执法活动是代表劳动行政机关实行行政执法;而劳动仲裁的执法主体是依照国家劳动立法建立的特定机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委员会由劳动行政部门代表、工会代表及用人单位三方面的代表组成,下设劳动仲裁院。

二、法律行为不同

        劳动监察属于行政执法,作出劳动监察作用的是劳动行政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而劳动仲裁则是一种准司法性质的活动,作出的裁决属于一种国家授权的仲裁机构对发生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的行为。

三、工作职责不同

        劳动监察由劳动行政部门依法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执行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是依照法定的行政职权主动进行,不需要相关人提出请求;而劳动仲裁机构则是受理劳动关系当事人申请的劳动争议案件,需先提出仲裁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才能受理案件,否则,仲裁部门不主动介入。

四、法律地位不同

        在劳动监察过程中,劳动行政部门同接受监督检查的单位和个人之间是行政管理关系;而在劳动仲裁的所有程序中,仲裁机构是一种“中间人”,不作为当事人而处于“第三者”的地位。

五、法律后果不同

        当事人对劳动争议仲裁的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收到裁决书15天之内到基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被告为对方当事人。当事人对劳动监察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或提出行政诉讼,被告为劳动行政部门。

六、执法手段不同

        劳动监察既包括事后矫正,也包括事前预防;而劳动仲裁则属于事后矫正。

发表评论